大概离生日前一个月就有写这篇博客的想法了。 这一个月里,各种各样的念头在脑中闪现,有些是一些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句子,然而我很快就把它们给忘掉了;能想起来的那部分,也不知道该放在文章的哪一节。
所以这篇文章看起来就像不肯在一张完整的稿纸上写字,而是非要把纸先撕碎,然后再在每一小片上写字一样。 但是大多数人的写作都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你也别在意这些。
我的前 18 年
我是独生子,出生在普通的家庭。 父母属于九十年代从农村里走进城市的那一批人,深知农民的辛苦,因此对于生活的要求就是轻松安稳。 但哪怕是“轻松安稳”,对于小老百姓来说也并非易事,因此哪怕他们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育,在我的眼中总有一种“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的感觉。
我的童年过得并不圆满,很多那个年代流行的东西我都没有机会去接触。
小孩子最想做的事情是玩,但家里人将我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小区里,因此我常常只能在阳台上对楼下等我的邻居小伙伴说“你们去吧”。 在家里,我只能趁家长不在的时候玩电脑游戏。
家里人让我去上各种兴趣班,播音主持、钢琴、水粉画、硬笔书法……都是一些有始无终的事情,尤其是用笔画画成了我最不擅长的。
转机是一张小学放学时偶然拿到的广告单。 我参加了一个机器人的兴趣班,接触到 LEGO Mindstorms NXT,后来跟着老师去少年宫参与科创班,成了那里年龄最大的学生。 活动的内容就是使用基础的 DIY 材料和电子元件设计一些小玩意儿,小车、小灯、小风扇等等……
虽然看上去很幼稚,但我找到了真正喜欢的东西。
小学五年级,少年宫的老师带着我和同学去成都打 FLL (First LEGO League);六年级去成都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都拿了省一等奖。
那段时间是我整个小学时代为数不多成就感满满的时光。
初中时为了升学,我不得不放下所有的兴趣爱好。 学校老师经常布置许多占用大量时间但没有意义的作业;每个周末、寒暑假都被补习班填满,为的是考进省里的重点高中。
我在小学展现出一点点数学方面的天赋。但初中数学老师教得非常差,面向自主招生考试的补习班培训也不重视基础,难度非常高,说得通俗点就是技能树点歪了,这导致我的数学从初中开始就两头不讨好。 这一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大学工科对于数学的要求不低,然而我的各门数学课成绩都拖了后腿。
幸运的是我最终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惊险的一次跳跃,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否则在地方的普通高中,几乎是没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的。
我的高中虽然对学习要求很严格,但好在对学生的压迫并不像衡水模式那样严酷,平时还能抽出时间休息。
我很喜欢我的高中老师和同学们,接触到大城市里的人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但比较可惜的是,我仍没有机会去发展科创方面的爱好。开学时我加入了校里的机器人社团,但是第一天活动就被告知社团解散了,因为没有指导老师。 家长和老师都只盯着高考,所以我也没办法自己捣鼓别的东西。
高考的分数比我预期的低了十来分的样子,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填报志愿时我和家里人纠结了很久,最后家人同意了我的想法:
我要重拾我儿时的梦想,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大学
我之所以想学自动化,是受到小时候接触的机器人的影响。 我对于这种软硬件结合的东西更感兴趣,因此我放弃了纯软件方向的计算机,尽管在 HITSZ,计算机一直是最强势的专业,并且我的高考分数完全可以进入。
受到前文数学学习经历的影响,我在大学目前为止的成绩只能说还行,数理基础课都多少拖了后腿。
然后就是一些我在⌈关于⌋里提到过的经历了。
危机与希望
我的前十八年几乎就是为了把自己送进大学而存在的,我为了这个目标牺牲了很多: 没有读很多思想深刻的书、没有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几乎没有交朋友……
我必须感谢过去的自己,让我有今天的命运; 但我一点也不怀念我的过去,因为我已经错过了太多东西,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正在错过更多。
当我在网上看到某些初中生、高中生分享自己的编程作品或者电子设计,并且收到网友的各种评价的时候,我其实是非常难过的,因为这些人的行为仿佛在嘲笑我为什么我在那个年纪一事无成。
这当然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不健康的心态,所以我选择了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去做。
久而久之,我心中有什么想法都不愿意说给别人听了,因为在我的哲学里任何思维都是不完美的,注定会遭到他人的批评。 而且就目前我认识的人来看,也几乎没有人能够用一种相对客观友好的态度和我交流这类问题。 即使有,我也不想去打扰他们。
尤其是到了大学,很不巧我的同班同学们表现得相当的内向,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 我和其他人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以至于一年多了,我也没有交到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最多就是一些在办正事时会合作的熟人。
身边随处是实力强大的同龄人,当我认识他们时我就已经意识到其中的一些是我用大学四年也追赶不上的。 虽然许多人会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也有人鼓动我“向上社交”,但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呢?
当你意识到身边的人和你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真诚就几乎不存在了。
一年多来,我不仅没有建立任何所谓的“深交”,反而在心中四处树立假想敌,荒唐地讨厌、蔑视、远离那些同龄人。
这种恨,没有源头,没有结果,只会给自己带去痛苦与折磨,忘记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
仅仅度过了一个学期,我便进入了终日寡言的状态——一天只在购物或用餐的时刻,向店员挤出一两句选择或确认的字词,除此之外声带便可有可无; 有时候甚至于连这些声音也懒得发出了,连续 24 小时,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即时通讯软件的消息列表也整天空空如也,在一些群聊里旁观其他人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大费口舌,我甚至感叹人其实有这么多力气用来说话。
住在荒岛上的鲁滨逊尚有《圣经》用来与上帝对话,我比鲁滨逊还不如。
我害怕孤独,我不想就这样和世界的联系断开,那样的话,活着跟死了没有区别。
我选择了戴上耳机,成瘾般地沉浸在音乐中。 音乐唤我醒来,伴我工作,助我入眠。 耳膜不停地震动,世界又恢复了一点生机。
懂礼貌的人不会打扰戴上耳机的人,所以这样只会让日常中的交流进一步变得更少。 也就是说,治标不治本,与世界切断联系的那一天终将到来,而且是提前到来。
转机是 HITSZ OpenAuto。 在独自修炼技术的过程中我逐渐深入接触开源文化。
互助与共享对我来说比在考试或者竞赛中打败其他人更加有成就感。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终生活在开源社区里。
我还没有丢掉自己的初心,但我在接下来很长的时光里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奔波。 在跃向自由王国之前,我只能在必然王国里苟且。
寻找救赎的路,好长啊。
写在最后
20 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你的年龄以 “2” 开头之后,你便失去了当小孩的资格; 肩上的负担也会日复一日的增加,只因你的年龄以 “2” 开头。
人类社会一切不完美的存在,都可以归因于一句 “人会死”。
在 19 岁的最后几天,我在脑海中生成了这样一段文字:
人的意义在于留下了什么,而不在于拥有过什么。
这是我在年龄以 “1” 开头时,对这个世界予我的审讯的回答。 我要用它来反驳长辈“为活而活”,用它来反驳同龄人的零和博弈,用它来反驳社会加以所有纯洁的人的迫害。
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说法,那就随你便吧,这是我在年龄以 “1” 开头时说的,小孩子说的话不算数。
20 岁生日到来的这一天,判决书下来了,我 “自愿” 被放逐了。
苦修,从现在才开始。